阅读量: 386
- OSPF 是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路由协议,是一个内部网关路由协议(在同一个自治系统内进行决策路由
-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:在单一区域内的路由器发送链路状态信息,网络收敛后形成网络拓扑
- 工作过程
- 相邻的路由器建立邻接关系
- 根据链路状态信息,形成链路状态数据库
- 根据 OSPF 自己的算法,进行最短路径树的计算
- 最终形成路由表
- 为了适应大型网络
- 每个 OSPF 的路由器只维护自己所在区域的链路状态信息
- 每个区域都有一个区域 ID
- 区域 ID 可以表示成一个十进制
- 也可以表示成一个 IP 地址
- 骨干区域
- 主要负责区域之间的路由信息传播
- 区域 ID:0 或 0.0.0.0
- 非骨干区域
- 默认情况下,所有非骨干区域都和骨干区域直连
- 在同一个区域中通过选举 DR 和 BDR 来节省网络中的流量
- 区域中其他路由器只会和 DR、BDR 建立邻接关系
- DR 和 BDR 的选举
- 通过 route ID 进行选举,route ID 最大的路由器作为 DR,第二大的作为 BDR
- route ID
- 首先选取路由器 loopback(路由器上的虚拟接口,该接口可以收发路由协议报文,也可以配置 IP)上数值最高的地址
- loopback 上没有配置地址,选取物理接口上最大的 IP 地址
- 也可以直接使用 route-id 直接指定
- cost 值(代价)
- 基于链路带宽决定
- 100Mbps--1
- 10Mbps --10
- 以什么方式发送数据报文
- 以组播方式发送
- 224.0.0.5-- 代表所有 OSPF 路由器
- 224.0.0.6-- 代表 DR 、BDR
- 报文类型
- hello 报文:用于发现和维持邻居关系,用于选举 DR 和 BDR
- 数据库描述包(DBD):向邻居发送自己的链路状态描述信息用来同步链路状态数据库
- 链路装态请求包(LSR)
- 链路状态更新包(LSU)
- 链路状态确认包(LSAck)
- RIP:RIP1 和 RIP2
- RIP1,不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,使用广播更新
- RIP2,使用组播更新
- 条数限制是 15 跳
- 不能划分区域,网络收敛慢
- OSPF
- 使用组播更新
- 网络收敛快,通过区域划分
- 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,主要体现在宣告时携带子网掩码
| network 192.168.10.0 0.0.0.255 area 0 |
| 192.168.10.0 --宣告的网段 |
| 0.0.0.255 --子网掩码的反码 |
| area 0 --表示宣告的区域 |
| show ip ospf |
| show ip ospf neighbir |
- 改善网络,更具有拓展性
- 快速网络收敛
- 减少了路由表,也减少了 LSU 的流量
- 在区域内(域内通信流量)
- 不用区域之间(域内通信量)
- 与其他自治系统之间(外部通信量)
- 6 种链路状态通告
- 类型 1:路由器 LSA,由区域内的路由器发出(内部路由器)
- 类型 2:网络 LSA,由区域内的 DR 发出
- 类型 3:网络汇总 LSA,由 ABR 发出
- 类型 4:ASBR 汇总 LSA,由 ABR 发出
- 类型5:AS 外部 LSA,由 ASBR 发出
- 类型 7:非纯末梢区域的外部 LSA
-
定义
-
只有一个默认路由作为其区域的出口
-
区域不能作为虚链路的穿越区域
-
末梢区域里面没有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 ASBR
-
不是骨干区域
-
特征
- 末梢区域没有 LSA 类型 4、5、7
- 完全末梢区域除了一条默认路由外的 LSA3 通告,没有 LSA3、4、5、7
- 减少区域内的链路状态通告